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科學向腦看(2版1刷),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請參閱詳細商品資訊科學向腦看(2版1刷)網路購物EC是擋不住的趨勢,可以方便比價只要用功通常都能買到相對便宜的商品!要到處比價;尋找低價及可靠的網購地方!超多的鄉民很都說科學向腦看(2版1刷) 無敵好的! |
|
售價:225
|
現在很多線上購物EC平台都有銷售該商品!FIONA是我的好朋友,為人正直又有愛心;FIONA他只會推荐好東西!FIONA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網路價格隨時會調整,請以原網購平台資料為準!希望我整理的資料能對我大家FIONA有幫助。 |
|
內容簡介 科普書的品質與數量,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科普寫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要寫得好,除了要具有豐厚的專業知識之外,更要有「好為人師」的熱情,也就是說,永遠要不停的問: 如何才能讓讀者了解手上這些新近的科學知識? 如何激起他們的好奇心? 如何讓他們看到核心問題的本質? 如何讓問題的困境形成懸疑? 如何展現科學解題歷程中的美好推論? 如何讓讀者看到好的科學家就是會在眾多的可能性中選對了方向? 如何讓學生體會在各方研究者一齊搶灘的環境中,終能捷足先登的快感? 還有,要如何鋪陳人類文明進展的史觀,使讀者感受到科學新知的喜悅之情? 當然,寫作的文采,更是使科普著作能感動讀者的最基本原素。 曾志朗本著如此的信念,為了台灣的文明盡心盡力,以從不衰減的熱情,帶領讀者越過知識的高牆,領略科學之美。
作者簡介曾志朗 熱愛運動、看電影、讀小說。西元四年級生,但保有赤子之心。一頭白髮,但身手敏捷。現職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 學經歷和身份眾多,但最喜歡的角色是科學家。在美期間,開創了漢語文神經語言學的研究領域,也是研究記憶、閱讀歷程和注意力形成與分配的知名認知科學家。1990年回台,致力推展台灣認知神經科學的基礎研究,先後在中正大學成立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和籌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並整合各種與腦科學研究相關的儀器與跨校合作平台。 2000和2008年兩度出任公職,為教育、科學和文化效力,將其視為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歷經台灣兩次政黨輪替,也兩次見證了輪替後的政府運作。曾任教育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政務委員兼文建會主委。部長任內,提出閱讀、生命教育、資訊教育、創造力教育等四項政策,其中閱讀和創造力被稱為十年來影響深遠的教育政策;對高等教育和科學發展熱情莫名,尤重高教競爭力和科學文化的提升。 1992年開始寫科普小品,在《聯合報》繽紛版的「科學向前看」,以充滿新奇的想像力引介科學知識,獨創「科學生活化」的寫作風格。十年後於《科學人》雜誌的「科學人觀點」,以突破框架的跳躍思考,寫識寫智,寫景寫意,寫人寫情,再樹「科學故事化」的書寫情調,曾獲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2010年於「教育廣播電台」製播「人人都是科學人」,再獲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共同主持人獎。 從基礎研究、學術行政、公職服務到科普推廣,他說,這些年來推動的每一件工作,想要傳達的是:台灣不但要有大學,更要有大學文化;不但要有科學家,更要有科學文化。 台灣、科學、電影、教育四個關懷,曾志朗猶待實現的是電影夢。一部以三寶太監下西洋為背景,探討語言和文化變遷的電影。一個集歷史、宗教、族群、食物、舞蹈、航海、遺忘……的科學故事。 ONCE UPON A TIME....詳細資料ISBN:9789573270607 叢書系列:曾志朗作品集 規格:平裝 / 23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2版1刷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 大腦科學  內容連載學會了很好,忘了也不賴!
讓電腦去記憶,讓人腦有創意。
創意是個非常時髦的名詞,尤其在知識經濟掛帥的現代社會,人人都被要求做一個有創意的人。在提升社會競爭力的政治正確下,這樣的要求聽起來非常合理,而且動機純正。所以我們到處聽到這類偉大的名字與訓詞,但是聽來聽去,總是在談某些因為有了創意導致成功的案例。這些眾多的案例,涵蓋的範圍確實是五花八門,各行各業都有,而且點子之新穎、手法之巧思,常令人歎為觀止。但是從創意科學研究的觀點而言,這樣的案例再多,對創意歷程的本質之了解也似乎是無濟於事,因為它們都是在出現了成功的結果之後的闡述,對於創意的原委之探求,總是讓人有隔靴搔癢的遺憾。
看到了成功的事實就說有創意,那失敗當然不能侈談創意,落入了「創意為成功之母,而成功為創意之表現」的循環論證,沒完沒了。說的人可以疊積一堆現象、事實及各種因果理論,但就是說不清楚「何為創意?」以及「為什麼有創意?」這就像我們常說這個人真聰明,為什麼?因為他腦筋轉得很快,很有創意;然後又說,這個人腦筋轉得很快,很有創意,因為他很聰明?!
所以說,創意是看起來很容易理解,但實在是很難界定的概念。研究者一不小心,就掉入永遠在自圓其說的困境。因此,研究者就最好不談什麼是創意,也不要去問創意要在什麼條件之下才能產生。我們應該反過來問:「為什麼會沒有創意?」這個問題的同義詞是:「大部分的人在困境中為何無法出奇制勝?」也許,問題的核心就在「出奇」這兩個字上,也就是說人太容易習以為常,一旦陷入工作的常規,就很難打破慣例,而且工作越做越順手,就更因循苟且,整個認知系統就越鎖越緊了。
有時候,新的曙光就在一念之間的改變,但那「一念之間」就是轉不過去。用這麼一個問題問學生:「小明早上去爬山,清晨八點鐘出發,走走停停,終於在下午五點鐘到達山頂,拿起睡袋在山上睡了一覺,隔天早上起來,沿原路下山,八點鐘出發,也是走走停停,下午五點鐘到達山腳。請問小明在下山的路上會不會經過一個地點,就是昨天上山時同一個時間所經過的那個地點?」在問學生這個問題時,如果把上山與下山的走走停停講越多遍,則解出答案的學生就越少,但如果告訴學生可以圖表的方式去表示山高(Y軸)與時間(X軸),則答案就在眼前。由語文式的思考到圖表的表達方式,就在那一念之間,但大部分的學生就是轉不過來。
另外一個例子也很有趣。有一次我問班上的學生:「這裡有兩個袋子,A袋裝了一百顆紅珠子,B袋裝了一百顆黑珠子。現在,我從A袋中拿出十顆紅珠子放到B袋裡,然後伸手到B袋裡把混合的珠子攪拌、攪拌、再攪拌……,接著,我再從B袋中捉出十顆珠子(其中可能有紅有黑)丟回A袋,然後又伸手到A袋裡,把混色的珠子攪拌、攪拌、再攪拌……。現在我問一個問題:由A袋中取出黑珠子,與由B袋中取出紅珠子的機率是否相等?」
這問題的解法是很簡單的,但很多學生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攪拌、攪拌、再攪拌……」的詞彙上。當問問題的人把攪拌兩字重複越多次,則答「不相等」(正確答案是「相等」)的學生數就越多。想想看,如果由B袋捉回的十顆全是紅的,則回復到A袋一百顆紅珠子,B袋一百顆黑珠子;如果捉回來全是黑的,則A袋變成九十顆紅、十顆黑,B袋呢?當然是九十顆黑、十顆紅,所以,從A袋取出紅珠子和從B袋取出黑珠子的機率是完全相等的。為什麼聽到多次攪拌就會答錯呢?學生被攪拌的固有意義鎖住,腦裡想的都是攪拌後珠子混到袋子各處的雜亂狀態,就會化簡為繁,解決不了問題了。 看完整內容連載會員評鑑TOP會員評鑑等級3顆星,共 1 位寫評鑑。我要寫評鑑感謝您要為本商品發表您的看法,這是專屬於博客來會員的發表園地。請先 登入│加入會員。全部 (1) 良好 (0) 普通 (1) 極差 (0) $(DOCUMENT).READY(FUNCTION(){VAR OPT_MODULE_ID = "M201101_0_GETCOMMENTDATA_P00A400020068";//模組編碼參數VAR ITEM = "0010559971";//ITEMVAR PAGE = 1;//頁數VAR TYPE = 'A';//TABVAR AJAX_NAME = "GETCOMMENTAJAX";//CLASS NAMEVAR VIEW = "M201101_078_VIEW";//TEMPLATEVAR OPT = NEW ARRAY(4);//參數資料變數OPT[1] = NEW ARRAY();OPT[0] = AJAX_NAME;OPT[1][0] = ITEM+":"+PAGE+":"+TYPE+":"+OPT_MODULE_ID+":"+AJAX_NAME+":"+VIEW;OPT[2] = VIEW;OPT[3] = TYPE;$("."+OPT_MODULE_ID).BIND("CLICK", FUNCTION(){VAR KEY = THIS.ID.SPLIT("-");$("#TABS_"+OPT_MODULE_ID+"-"+KEY[1]).ADDCLASS("HERE").SIBLINGS('.HERE').REMOVECLASS('HERE');$("#CONTENT_"+OPT_MODULE_ID+"_"+KEY[1]).SHOW().SIBLINGS('.CNT_MOD001').HIDE();TYPE = KEY[1];OPT[1][0] = ITEM+":"+PAGE+":"+TYPE+":"+OPT_MODULE_ID+":"+AJAX_NAME+":"+VIEW;OPT[3] = TYPE;AJAX_PRODUCT_SHOW(OPT_MODULE_ID,OPT);});VAR M201101_0_GETCOMMENTDATA_P00A400020068 = NEW AJAX_PRODUCT_SHOW(OPT_MODULE_ID,OPT);}); |
詳細商品說明 |
資料來源:博客來
bb71v0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